【注釋】:懲:警戒:毖:謹慎;小心。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;以后小心;不致重犯錯誤。
【出處】:《詩經 周訟 小毖》:“予其懲而毖后患!
【典故】: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輔佐下治理國家,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鮮、蔡叔度造謠說周公準備篡位,周公為表忠心隱居外地。管叔鮮等立即叛亂,周成王請周公率軍討伐。周成王說他要從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以便將來不再發生類似情形。
【例句】:唐總理懲前毖后,實不欲再當此任,只是需款甚急,又不好不硬著頭皮,出去商辦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十回)
【注釋】:懲:警戒:毖:謹慎;小心。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;以后小心;不致重犯錯誤。
【出處】:《詩經 周訟 小毖》:“予其懲而毖后患!
【典故】: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輔佐下治理國家,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鮮、蔡叔度造謠說周公準備篡位,周公為表忠心隱居外地。管叔鮮等立即叛亂,周成王請周公率軍討伐。周成王說他要從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以便將來不再發生類似情形。
【例句】:唐總理懲前毖后,實不欲再當此任,只是需款甚急,又不好不硬著頭皮,出去商辦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十回)
【成語解釋】:形容刑罰過度株連,一人有罪,株連九族 【成語出自】:《明史·景清傳》:“藉其鄉,轉相攀染,謂之瓜蔓抄,村里為墟!
【成語解釋】: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;不慌不忙! 境烧Z出自】: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:“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,慢條斯理,如不在意如在意!
【成語解釋】:狗竇:狗洞。嘲笑人缺牙齒 【成語出自】: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張吳興年八歲,虧齒。先達……戲之曰:‘君口中何為開狗竇?’張應聲答曰:‘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!
【成語解釋】:平:公平;鳴:發出聲音。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,就要發出不滿的呼聲 【成語出自】:唐·韓愈《送孟東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!
【成語解釋】:沒有立錐子的地方。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。后常形容貧窮! 境烧Z出自】:《莊子 盜跖》:“堯舜有天下,子孫無置錐之地!薄秴问洗呵 為欲》:“無立錐之地,至貧也!
【成語解釋】:當:底、邊際。原指說話夸大沒有邊際。后用來表示雖然大;但不適用! 境烧Z出自】:莊周《莊子 逍遙游》:“肩吾問于連叔曰:‘吾聞言于接輿,大而無當,往而不返,吾驚怖其言,猶河漢而無極也!
【成語解釋】:傳說南朝梁江淹夜夢郭璞索還五色筆,爾后為詩遂無佳句。后因以“江淹夢筆”喻才思減退! 境烧Z出自】:元·白樸《惱煞人》:“宋玉悲秋愁悶,江淹夢筆寂寞,人間豈無成與破!
【成語解釋】:見“抉目吳門”! 境烧Z出自】: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:“抉吾眼置之吳東門,以觀越之滅吳也!
【成語解釋】:見“合浦珠還”! 境烧Z出自】:明·沈鯨《雙珠記·母子分珠》:“今分一顆與你帶去,我自留一顆,以寓合浦還珠之意!
【成語解釋】:見“東門黃犬”! 境烧Z出自】: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載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,論腰斬咸陽市。臨刑謂其中子曰:“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!”